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上市公司要勇立数字时代潮头 引领数字技术创新---陆家嘴金融网

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上市公司要勇立数字时代潮头 引领数字技术创新

周汉民    上海证券报   2023-08-28 09:51:33
  

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上市公司要勇立数字时代潮头 引领数字技术创新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周汉民8月26日在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论坛上以《上市公司在数字经济时代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周汉民说,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正在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市场主体的中坚力量,要勇立数字时代潮头,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努力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640.jpg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世界主要国家都把数字化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纷纷出台中长期数字化发展战略,在数字经济方面进行前瞻性布局。”周汉民说。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2022年,全国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超1600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3.5万件,一批中国应用引领世界潮流。

其中,上市公司在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产业与行业变革方面,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彰显。据初步统计,截至2021年底,在A股上市公司中,属于数字产业化,即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产业的上市公司达1000余家,涵盖了数字产业化领域的四个大类,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以及数字要素驱动业。

不过,由于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数字化大潮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周汉民认为,目前,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还存在基础技术创新性研究不足,数字产业集群协同效能不足,数据标准规范不足等现状。

640 (1).jpg

“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排头兵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先行者,应当勇担重任,主动作为,努力提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周汉民说。为此,他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议上市公司更加积极投身数字经济。他说,数字经济正在颠覆式地改变传统的产品需求、消费模式和市场环境,这意味着企业过去建立的优势很可能难以满足新的市场需要,甚至将成为继续前行的绊脚石,并且被时代淘汰。上市公司应更多地顺应和参与到数字经济发展大潮中来,思考和把握企业在数字时代的定位、发展方向、未来战略等现实问题,以此来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第二,建议上市公司勇于在数字技术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上市公司多是行业的领军企业,又占据资本市场高地,在数字经济之路上,应当咬定“创新”青山不放松。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一是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二是积极打造数字技术创新联合体。三是探索统一数据规范标准。

周汉民说,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上市公司要面向数字技术前沿,在自主研发上加倍努力,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培育数字经济竞争新优势。要在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上去探索、去努力、去实践,对数字化核心技术做出精准识别、前瞻预判,在关键领域的数字技术引领上“振臂一呼”,在细分领域如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人机交互、量子计算等方面具有掌控力和话语权。

“除了硬件设施,上市公司还要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在推进数字技术相关软件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支持数字科技开源软件框架、开源社区、开源代码托管平台建设,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软件企业,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等方面,上市公司应当有所破题,应当有所贡献。”周汉民说。

针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众多、基础数据庞大且不统一的问题,周汉民建议,可由行业协会与上市公司牵头,基于产业链共设数据标准、共享数据资源,促进相关企业进行数据存储、交换、分享,推动产业链内数据资源的自由流动,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共同创新开发产品,形成数字产品融合交叉发展,打造闭环的本土化数字经济数据链。

“‘融’起来的大数据,激发的能量不可限量。建议在数据标准统一后,社会各界要充分挖掘数据的多重价值,继续推进专业化、定制化的产业数据分析研究,驱动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应用场景的深度交融。”周汉民说,同时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快数字经济立法步伐,明晰数据产权、保护数据专利,构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障屏障。

第三,建议上市公司主动融入全球数字经济合作。上市公司要坚持在开放中发展,在竞争中成长,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并在“走出去”过程中练就迎击风浪的经验和能力,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在“走出去”进程中,不断提升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话语权,积极参与数据安全、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和数字技术标准制定,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营造开放、包容、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以下为他的讲话全文。

上市公司在数字经济时代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周汉民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正在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市场主体的中坚力量,更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努力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一、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的战略选择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世界主要国家都把数字化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纷纷出台中长期数字化发展战略,在数字经济方面进行前瞻性布局。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数字经济如同一轮喷薄而出的旭日,绽放出独特的时代光芒,其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可谓前所未有,成为了国际竞争的最前沿和新赛场。

每当新的革命性技术出现,谁先拥抱新技术,谁就将赢得发展先机。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十四五”规划将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作为一章专门列出,《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等重大战略规划出台实施,更是激发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电子商务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工业大类的85%以上,逐步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演进,我国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六成以上主导方向是数字经济;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和光纤宽带,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互联网发展水平居全球第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曾出不穷,2022年,全国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超1600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3.5万件,一批中国应用引领世界潮流…,数字经济正推动着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显著提升,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二、在数字经济时代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浩浩荡荡的数字化大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数和挑战。

一是基础技术创新性研究不足。我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但基础性、源头性的研发水平相对不足,部分关键技术和产品依然“受制于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层弱而应用层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较突出,具有自主成长性和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平台型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仍需大力培养。此外,部分企业对数字化的理解不足,对制造装备等硬件的投入多,对大数据分析等工业软件投入少,更缺乏数字化专业人才。

调研显示,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数字化进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诸如人工智能芯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各个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我国人才供需比均低于0.4。创新是经济腾飞的翅膀,发展数字经济,不能仅满足于为数字化技术提供应用场景,同时也要成为数字技术的策源地和产业输出地,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两翼,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数字产业集群协同效能不足。目前,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的整体数字化程度较高,但数字经济的协同效应不足,产业方面仍是各自为阵。部分行业、区域间数字鸿沟依然存在,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了政府牵头协调,还需要龙头企业,致力于打造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集群的发展模板,并将自身在数字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相关资源分享给产业链上下游其他企业,在产业链集群方面形成独特优势,更好掌握数字经济的主动权。

三是数据标准规范不足。行业内各企业在数据共享、平台对接、资源协同等方面存在理念差异,产业运营的数据搜集、分析和管理缺乏标准化的系统集成。同一产业链中的企业与上游用户和下游配套,存在数字化转型不同步、系统及接口不统一等问题,导致产业链数字模块衔接不顺畅,难以实现产业整体转型升级。总体上,我国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但开发利用不够,价值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的规模经济效应尚未充分发挥。从政府角度看,系统性、集成性、规模化的数据管理、应用与运行存在不足,更多地是侧重行政管理与城市运行,对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规划较少。

三、上市公司要勇立数字时代潮头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方方面面都要强起来。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具影响力和最优秀的企业群体,既要顺应数字时代潮流,又要引领数字经济大势,承担起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勇前行的历史使命。

据初步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上市公司数量已达5079家,2021年的总市值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涵盖了国民经济全部90个行业大类;根据《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22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行榜,中国一共有399家企业上榜,仅次于美国;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截至2022年底,在全球各大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近7000家,总市值为128万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字经济方面,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在A股上市公司中,属于数字产业化,即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产业的上市公司达1000余家,涵盖了数字产业化领域的四个大类,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以及数字要素驱动业。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在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产业与行业变革方面,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彰显。

目前,国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复杂变化,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巨大的压力,就没有前行的动力,于国家如此,对企业亦一样。数字经济正在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不仅是当前的时与势使然,更是主动把握未来、赢得长远发展的先手棋。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排头兵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先行者,应当勇担重任,主动作为,努力提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由此,建议:

1、上市公司要更加积极投身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紧密相关。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要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上市公司作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以及经济发展动能的中流砥柱,曾为中国经济奇迹的实现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继续服务国家战略。

从企业自身而言,数字经济正在颠覆式地改变传统的产品需求、消费模式和市场环境,这就意味着,企业过去建立的优势,很可能难以满足新的市场需要,甚至将成为继续前行的绊脚石,并且被时代淘汰。

因而,上市公司更多地顺应和参与到数字经济发展大潮中来,思考和把握企业在数字时代的定位、发展方向、未来战略等现实问题,以此来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2、上市公司要勇于在数字技术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在千行百业广泛应用,并日益向高端制造、先进材料、能源资源、生物工程、芯片传感、卫生健康等方面交叉渗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上市公司多是行业的领军企业,又占据资本市场高地,在数字经济之路上,当咬定“创新”青山不放松。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

一是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上市公司要面向数字技术前沿,在自主研发上加倍努力,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培育数字经济竞争新优势。尤其是在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方面,上市公司要去探索、去努力、去实践。

上市公司可综合评估技术的自身发展水平、国内外发展现状、产业评价认可度、国产自主化程度、可替代性、攻关难度、对大国国际地位的影响等因素,对数字化核心技术做出精准识别、前瞻预判,在关键领域的数字技术引领上“振臂一呼”, 在细分领域如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人机交互、量子计算等方面具有掌控力和话语权,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雄心壮志不是落在口上,而是落在我们的行动中。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很多上市公司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作为,大展身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硬件设施,还要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因而,推进数字技术相关软件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支持数字科技开源软件框架、开源社区、开源代码托管平台建设,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软件企业,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在此方面应当有所破题,应当有所贡献。

二是积极打造数字技术创新联合体。鼓励上市公司更充分发挥自身平台、技术、数据等优势,与中小企业“大手牵小手”,推进数字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积极打造数字产业集群,优化数字技术协同创新生态。由上市公司搭建数字化共性技术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既要涵盖数字化发展的硬件层,也要包含先进传感控制和平台可视化、数字化制造、技术信息化及先进材料制造等传输层和应用层,以数字技术全面赋能中小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协同共赢。在此基础上,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有机整合,面向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数字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科技创新效率。

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直接影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鉴于中小企业普遍数字人才较为缺乏,可尝试建立创新联合体内的数字人才共享资源库,完善多层次的数字人才评价标准和队伍体系,包括创新研发与高层次专业人才、善于跨界整合的应用型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等,同步人才信息,设立数字人才的交流、交换、交接工作机制,倡导“人企适配”,实现人才要素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三是探索统一数据规范标准。针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众多、基础数据庞大且不统一的问题,可由行业协会与上市公司牵头,基于产业链共设数据标准、共享数据资源,促进相关企业进行数据存储、交换、分享,推动产业链内数据资源的自由流动,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共同创新开发产品,形成数字产品融合交叉发展,打造闭环的本土化的数字经济数据链。“融”起来的大数据,激发的能量不可限量。因此,在数据标准统一后,要充分挖掘数据的多重价值,继续推进专业化、定制化的产业数据分析研究,驱动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应用场景的深度交融。

同时,考虑到数字技术研发的长期性与风险性,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问题,统筹发展与安全,提高防范化解数字安全风险能力。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快数字经济立法步伐,明晰数据产权、保护数据专利,构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障屏障。

3、上市公司要主动融入全球数字经济合作。全球数字经济是开放共享、紧密相连的整体,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从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到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一直致力于扩大开放、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大的胸怀。上市公司要坚持在开放中发展,在竞争中成长,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并在“走出去”过程中练就迎击风浪的经验和能力,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尽管当前保护主义上升,各国经贸摩擦加剧,但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尤其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中国企业处于领先地位,因而加强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正当其时,在这一重要机遇面前我们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并且,在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不断提升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话语权,积极参与数据安全、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和数字技术标准制定,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营造开放、包容、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数字经济时代已然开启,前景广阔,未来可期。昂首阔步新征程,上市公司大有空间、大有可为,要在数字技术创新上更加自觉,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上更加主动,在推动现代化建设上更加有力,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方子昭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3- 2017 CFIC.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3-2017 陆家嘴金融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287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