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宏:坚守市场化改革创新,构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CFIC导读:
“创新需要体制、机制与文化的优化与结合,在上市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实施创新性发展战略需要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只有全面考虑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创新得到落地和实现。”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并购融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并购与投资研究所副所长刘运宏在出席“科技创新 深度融合 共生发展——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系列讲坛(第一期)”时表示。
3月28日,“科技创新 深度融合 共生发展——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系列讲坛(第一期)”在“东方蓝宝石”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办,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并购融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并购与投资研究所副所长刘运宏出席讲坛并发表题为“坚守市场化改革创新 构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主题发言。谈到如何推动上市企业改革创新时,刘运宏从注册标准改革、公司治理机制完善、企业创新文化构建三个方面,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上市公司基本上是脱胎于工业革命的产物。随着时代不断前进,特别是自本世纪初以来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诞生了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公司,如亚马逊、特斯拉、阿里巴巴和Facebook等,这些新兴行业的诞生代表了高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
刘运宏强调,近30年来,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一直在不断变化。90年代主要是银行业,而进入2000年后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高科技公司逐渐成为市值最大的公司。到了2011年,传统制造业和金融业依然在竞争中发展,但是在经历了20年的数字经济发展之后,可以看到目前占据主流地位、推动经济发展的公司都是新经济行业的企业。回顾中国企业的发展变化,以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标志,开创了中国的证券市场。最早在上海上市的八家公司被简称为“老八股”,这些公司最初主要从事电子初级加工和消费品等行业,然而,现如今的“老八股”除了豫园商城外,大多数公司已经做出改变,转向高端制造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等产业,这也代表着我们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创新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刘运宏指出,上市公司中不乏创新不足的案例,如果出现颠覆性产业,例如马斯克所创办的特斯拉,当其专利技术成本大量降低并开始普及时,尤其是当国五国六排放标准出台后,燃油车的价格急剧下降,这也导致那些主营业务和盈利方式为燃油汽车的上市公司面临巨大的危机。因此上市公司的经营必须处于引领时代潮流的技术前沿,并将其作为拟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刘运宏表示,根据查尔斯.道对公司发展趋势的研究,上市公司的发展50%取决于所处的行业,要关注行业规模、集中度、行业周期、成长性以及行业毛利率、净利润规模,30%的部分是由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决定的,包括货币投放量和产业政策等对周期性的影响,只有20%的部分是由企业自身努力所决定的,就是美国知名教授迈克尔·波特所总结的企业竞争性战略,所以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公司战略也是至关重要的。
刘运宏认为上市公司的发展需要坚持聚焦主营业务的发展,并关注行业内的颠覆性技术和新产业的兴起。如果出现了颠覆性技术,这时候需要考虑进行战略转型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而这种转型可以通过投资、收购和剥离不良资产来实现。同时,要注意避免多元化经营和过早转型,以保持公司的稳定和发展。而创新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政策、市场需求和技术等。上市公司通常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创新,包括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融资、剥离不良资产、分拆上市和回购公司股份等。政策是影响并购重组的一个重要因素,政策的鼓励和收紧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和注册制的全面实行,上市公司的供给速度将加快,为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
(一)退市制度常态化促使上市公司重视高质量发展。全面实行注册制后,上市公司的注册标准变得更加便捷、透明和有弹性,供给速度将逐步加快。同时,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受到关注,退市标准进行了扩展和规范,让不良公司逐步退出市场,并督促上市公司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发展质量。这种推动创新和督促上市公司的作用,需要与宏观的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紧密相关。
(二)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创新的人才是创新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在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中,货币资本往往更受重视,而人力资本的投入相对较少,薪酬也采用固定的工资方式。然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人才和人力资本变得更加重要,需要适应新产业的发展。特殊表决权制度在注册制审核制度体系中得到肯定和认可。此外,上市公司中核心的管理层和技术专业人员在公司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要实施员工激励机制,管理层收购机制可以激励管理层和技术专业人员,带来人力资本上的制度红利。这些机制和手段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和完善,对于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倡导创新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具有创新性文化根基的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迭代的技术实现和转型升级产业的发展,但往往受到传统企业文化的阻碍。此外,一些机制性因素也会对创新产生影响,如投入成本、财务报表等问题。企业需要拥有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精神,同时具备容错机制和提供支持的体制机制,才能推动真正的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刘运宏总结指出,创新需要体制、机制与文化的优化与结合,在上市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实施创新性发展战略需要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只有全面考虑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创新得到落地和实现。
据悉,“科技创新 深度融合 共生发展——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系列讲坛(第一期)”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指导;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上海上市公司协会、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上海市浙江商会主办;宁波银行、海通证券、财联社联合主办;上海市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长三角产业赋能研究院、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君合律师事务所协办。
文字:应可晴 宋歌
图片:顾至冉
统筹:吴天宇
来源:陆家嘴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