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行注册制后,应吸引外国企业在中国上市。”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上海中华职教社主任周汉民关注自贸试验区制度开放、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在谈及注册制时,周汉民表示:“全面实行注册制后,应吸引外国企业在中国上市。”
建议自贸试验区推进制度开放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揭牌至今,中国自贸区改革已进入第十年。这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新起点。周汉民说:“我国自贸试验区在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以及信息的快捷联通方面已进行了宝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数据流通、税收监管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改善空间。”
周汉民建议,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推进制度开放,不断跑出对外开放和改革实践的加速度,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一是进一步推进制度型开放。要通过推动RCEP实施,深度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还要在数据确权交易、隐私权保护、数据跨境流动等重点领域加快先行先试。“同时,我们要和发展中国家一起,在世界经济秩序重构中发出诉求与呼声,推动一些重要领域的谈判,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周汉民说。
二是强化法治保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自贸区建设的经验、做法、措施,制定全国通行的国家自贸区法。
三是建立联动机制。目前,国内的自贸区已经覆盖东西南北中,作为国家战略,应做好前瞻性战略部署,整合不同区域的资源。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都分布有若干自贸区,可探索在这三个区域率先构建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要素交易大市场,推进土地、资金、劳动力、数据等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
“要基于我国正在参加的一系列重大国际条约谈判,参照这些国际条约,完善相应配套举措。”周汉民补充说,还需要关注并适应数字贸易领域的国际经贸新规则,对产品版权、防盗软件、源代码开放、数据流通、信息保护、数字交易、不正当竞争、保守商业秘密和数字化产品税收等行为设立明确的规范要求。
尽快制定
新一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
过去几年,从国家到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营商环境得到了有目共睹的改善。“三年里我调研过400多家企业,得出的结论就是,信心比黄金还珍贵。”周汉民说。
周汉民表示:“今年各地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加大力度,企业对此反响热烈,但对创新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反映仍较为集中。”
就优化营商环境而言,周汉民建议:
第一,提信心,要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之前助企纾困政策基础上尽快制定新一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适当时考虑制定民营企业优化计划,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第二,重法治,要更大力度推动地位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这“三个平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开透明的市场体系,依法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权益。
第三,激活力,要更大力度提升服务能力。把深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突破重点,让“干事、担当、奋斗”的氛围更加浓厚。搭建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企业拥抱数字化转型,抓住数字经济新赛道。
“营商环境是春天,经营主体是种子,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种子才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周汉民说。
吸引一批外国企业在中国上市
谈及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周汉民表示,目前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已基本建成,还需要高质量发展。国际科创中心已形成基本框架,内涵还要加强。
“基础科学研究和战略科学家的高瞻远瞩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非常关键,还需要一大批有抱负、有志向,能够专心致志的企业去努力打拼。此外,如何把长三角科技力量整合起来,在一体化进程中凸显上海龙头作用也十分重要。”周汉民说。
随着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周汉民认为:第一,要争取更多的国内优质企业上市;第二,要让上海证券交易所真正成为一个国际证券交易市场,“非常希望在注册制实施后,能够吸引一批外国企业在中国上市。”这对改善上市公司的质量大有裨益;第三,要不断完善法治,尤其是程序规则方面,要做到通畅明了且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