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 “海德氢能先进电解水制氢系统暨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一周年成果发布会”在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举行。会上,绿氢制取、氢储能及氢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海德氢能发布自研电解水制氢系统“氢舟”。这套系统集成了冬奥氢安全技术、云帆电解单片与数字化平台,有效解决目前困扰绿氢制造行业痛点,提供安全、智能、高效的先进绿氢制造解决方案。
8月18日, “海德氢能先进电解水制氢系统暨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一周年成果发布会”在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举行。会上,绿氢制取、氢储能及氢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海德氢能发布自研电解水制氢系统“氢舟”。这套系统集成了冬奥氢安全技术、云帆电解单片与数字化平台,有效解决目前困扰绿氢制造行业痛点,提供安全、智能、高效的先进绿氢制造解决方案。
“海德氢能从风光基地走向全新的绿氢应用,在全新的应用场景下,仍然存在着安全缺乏保障,成本居高不下,数字能力匮乏这些关键痛点。这些痛点阻碍着氢能的规模示范,以及未来的商业化旅程。而海德氢能正是瞄准这样的产业需求,推出了先进电解水制氢系统‘氢舟’,打造安全、高效、智能的绿氢以及氢储能解决方案。”海德氢能CEO姚昌晟博士表示。
事实上,“氢舟” 正是在充分厘清国内氢能行业最迫切需要打开的节点基础上,提供独创的解决方案,为当下绿色制氢行业注入科技创新的澎湃活力。
图/海德氢能CEO姚昌晟博士在发布会现场介绍“氢舟”
绿氢智能生产升级之路
氢能有储量丰富、能量密度高、可循环利用的特点,且能达成温室气体零排放,是中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不可忽视的能源构成,也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
中国是目前全球第一产氢大国,统计显示,目前国际制氢年产量6300万吨左右,中国占世界氢产量的三分之一。
目前制氢的主流路线仍然以石化燃料制氢,统称为“灰氢”,而“绿氢”是以可再生能源(如风电、水电、太阳能)等制氢,整个过程可望实现零碳排放。根据高盛测算,2050年,绿氢发电潜在总市场将达到1万亿美元。
2022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明确要开展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推进重点领域绿氢替代。
但绿氢产业路线刚刚起步,首先面临的难点是,现有制氢装备多来自主流技术路线,并非为绿氢场景专门打造,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氢气泄露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行业痛点,海德氢能在冬奥会已经历实用验证的第一代氢安全传感技术之上,开发了第二代无线氢安全技术。这一技术结合第二代无线氢安全传感器“海德SENSOR 2.0”及自研融合算法,提供软硬一体化全场域安全监控,大大提升生产全过程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绿氢制造一直囿于成本难题,目前绿氢制氢成本达到17.7元/kg,是灰氢制造成本的3倍。
可见平价制氢成为绿氢得以普及的关键。据普华永道的预测,2030年,绿氢成本将较目前下降约50%,到2050年,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的绿氢成本将降至目前灰氢的成本。
海德氢能的“氢舟”从启动到制造,全方位、全流程开启“降本增效”的运行模式。
当前制约电解水制氢的主要为电力成本,占到氢能的成本80%。在制氢启动侧,“氢舟”通过自研新能源系统控制技术,将启动速度大幅缩短, 减少连接绿电时的损耗。在制氢运行侧,海德氢能分析鄂尔多斯当地数据,根据光伏电力峰谷波动,运用耦合控制策略,因时制宜,在保证安全运行前提下,降低制氢系统负荷下限,减少能耗。
通过启动速度提升、弹性化的运行控制策略、单片性能优化及维修成本降低,“氢舟”在稳态试炼的场景下,能够帮助业主改善16%综合经济性。在光伏制氢场景下,综合经济性改善能达到25%。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