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东方蓝宝石开讲!从资本市场大视角看为何要改革公积金?
5月20日,由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上海股权投资协会、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主办,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三期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讲坛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活动特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作题为“改革公积金制度完善企业年金体系,建立资本市场长期资本来源”的主旨演讲。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甘为民,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叶国标,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总裁张凤明,上海农商银行董事长徐力,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峰,均瑶集团党委书记陈理,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洋,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杜松杨,浦江金融论坛秘书长李国旺等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
致辞环节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甘为民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甘为民表示,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一个以社保、年金及其他商业养老为三大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已经形成,这一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决定了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广阔前景和重要地位。
2020年初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乃至全世界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危机是改革的催化剂,除了短期应急性的政策措施,各界专家也对后疫情时代制度改革的方向建言献策。近期,黄奇帆先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当前疫情形势下,促进深化改革的真知灼见,其中不少都与养老息息相关。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经济、中小企业生存压力陡增的特殊时刻,黄老提出通过改革公积金制度实现一个既支持企业降低运行成本,又使得职工有更好福利回报、更加健康完善的社会公共福利系统,为养老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中国养老事业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 叶国标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叶国标在致辞中提到,30年前的浦东还是人迹罕至,如今已经万商云集;30年前的陆家嘴还是籍籍无名的农田,如今已是高楼林立、誉满全球。浦东的开发与黄市长有着很深刻的情缘,在90年到94年期间,他担任浦东开发办的副主任和浦东新区管委会的副主任,是浦东第一批的规划者、建设者、决策者,为浦东今天的成就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重庆工作的十余年间,重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是在城市开发与建设、宏观经济的管理和发展包括社会治理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论思考和丰富实战经验的一位学者型的领导。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是新华社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的一个成果,在物理上是一个建筑,是陆家嘴金融城一个地标,但在功能上,我们更希望打造成服务上海经济、金融、航运、贸易、科创中心的一个服务性、功能性和资源性的平台。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是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直接指导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于上海自贸区的一个国家级的能源交易平台,也是一个信息交互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改革助推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我们特别希望把它打造成为一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连接政府与市场、上游和下游、供方和需方、金融和能源、国内和国际的一座桥梁。
现场赠书环节
在论坛现场,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甘为民,向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叶国标,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赠送《无止之境——中国平安成长之路》。这本书由财经学者秦朔创作、美国前财长作序,完整地记录了平安从蛇口出发、创业艰辛,到发愤图强,在中国保险行业崭露头角,进而冲向世界、引领国际金融和商业创新的32年发展历程。
主旨演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
黄奇帆认为,我国企业和职工缴金为工资基数的55%,世界最高,而企业缴金率高,正是没有把年金往上升级成刚性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因为立法力度和优惠政策不够。在他看来,将公积金跟年金结合是一种资源优化配置,如果两者结合,公积金就应该像年金一样可以投资理财和保值增值,并且公积金的闲置、理财能力不够和年金资金来源、优惠政策不足的问题,二者互相弥补。
"为什么我们的年金系统没有搞起来?或者没有真正的有规模的搞起来?为什么文件发了十三、十四年了,这一块没有起来呢?"黄奇帆在第三期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讲坛上分析称,有三个原因。
第一,年金的文件是社保部发的一个文件,属于政府规章,不是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在这个意义上,法的权威度、刚性权威都不够。"为什么年金没有广泛的推开,没有几十万、几百万个企业里普遍实施,和它没有构成法的概念有关系的,偏偏非常重要的年金没有立法。"而在欧美,世界各国,企业年金的制度都与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一样,是立法通过的。
第二,年金优惠程度不够。黄奇帆举例称,在七十年代初的时候,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401K的法案,这个法案是对美国企业搞年金的优惠制度的法律,"这优惠制度直白了说,就是两句话,一是企业帮职工缴年金,在职工工资基数的3%到10%的范围内,或者3%到6%的范围内,可以抵扣企业的所得税。同时,年金里面除了企业帮职工缴,职工个人也要相应的拿自己的工资缴一部分年金,这个缴出来的钱是抵扣职工家庭个人的所得税的,正是这个环节,有这么两条就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第三,企业缴金负担太重。黄奇帆认为,我国企业缴金率高,是没有把年金往上升级成刚性的原因之一。我国企业和职工缴金为工资基数的55%,世界最高,比欧洲福利社会、比瑞士一点不低。"我们的养老企业交20%,个人交8%,医疗12%,企业缴10%,个人缴2%;住房公积金,企业缴6%,职工缴6%,总量达到52%。再加上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等一些小险种有那么3%-4%,统统加起来就是超过55%了。这个已经是比各个国家的都高,再强制加12个点的年金,缴金率达到67%,那企业都别干活了。"
黄奇帆表示:"年金搞好了以后,好处多多,一举三得。"他介绍道,首先会增加老百姓的养老保障系数,既不仅仅靠老百姓自己的养老钱,也不仅仅是靠政府五险一金,还增加了一块年金收入。其次,养老的责任将不会都在政府的五险一金上,全社会养老由政府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职工储蓄三家"抬",是靠三大保险来支撑,"不是一棵树上吊死"。再次,通过年金保值增值的理财过程,使得资本市场上增加了长期资本的供给。
黄奇帆还认为,把公积金跟年金结合是一种资源优化配置,年金和公积金就像一对双胞胎,在运行方式上有三个类似之处:一、都是由企业和职工按比例共同缴纳;二、都是到退休那一刻,由职工全数取回,用于退休养老;三、与养老、医疗保险缴纳的资金分为统筹资金账户和个人账户,年金和公积金由企业和职工缴纳的钱不搞分灶统筹,只进个人账户。正是这三个相同的特点,为公积金与年金合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打下了融合的基础。
黄奇帆表示,年金和公积金除了三个相类似的特点外,还有三个互不相同的运行状态,改革融合后,完全可以互补短板,相得益彰。
一是在优惠政策上,我国的公积金比年金更优惠,公积金的税收抵扣方法与美国401K的年金税法抵扣大体相同,"你说奇怪不奇怪?歪打正着,人家年金搞了几十年的那一套,我们20多年前把它嫁接到了公积金上了,公积金和年金合并后,优惠政策就会同样倾斜到年金了。"
二是公积金保值增值方面做得太差,缺少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体制上、机制上与年金不同,改革融合后,完全可以按年金机制保值增值。
三是企业职工缴金率的天花板问题。"企业55%的缴金率,如果是可以容忍和接受的社会福利成本,再要把年金镶嵌进去,现在包含公积金的缴金率,再加12%,变67%;职工26%的提取率,企业40%的提取率,不论是企业还是职工,谁都受不了,所以把年金和公积金放在一起是挺不错的方式。"
谈到公积金与年金改革融合的具体方法,黄奇帆讲了6个要点:
第一,现有公积金账户与年金账户合并,形成个人账户;第二,现有公积金贷款的职工,老人老办法,按公积金贷款周期直到结清为止;第三,企业按原来缴公积金的比例,每月每年为职工缴纳年金;第四,把公积金的财务优惠政策,转移赋予年金;第五,按照国家年金系统理财的制度规则,以招投标方式引入公募私募基金,形成规范的运行体制;第六,职工退休时,可以把个人账户积累的资金全额提取。
最后,黄奇帆表示,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推进公积金制度改革,是党中央的要求,我们会集思广益,出好主意,使这项改革在不降低职工原有的公积金制度带来的基本收益的前提下,还能较大幅度增加资金收益,使闲置的资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中国经济发展形成改革的红利。
主持人: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副总监 刘欣宜
统筹:刘欣宜
文字:赖幸 陈汉 高洋涛
摄影:金伟良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