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全:国际油市动荡对全球和我国影响喜忧参半
中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王能全
3月7月,国际油价创下了近30年来的最大跌幅,3月16和17日再跌。油价大跌,会产生什么样的国际影响?对我国经济社会和企业的影响如何?国际石油形势未来如何走?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电力报记者安栋平采访了中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王能全。王能全表示,低油价有利于阻止全球经济衰退和疫后我国的经济恢复,但油价暴跌对全球和我国的影响喜忧参半,低于30美元/桶的油价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中国电力报:因3月6日与俄罗斯无法达成进一步减产,沙特发动了油价战,导致国际油价创下近30年来的最大跌幅。那么国际油价的大跌对于全球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王能全:3月9日,国际油价闪崩。WTI最低价27.34美元/桶,比前一交易日跌去33.77%;布伦特最低价31.02美元/桶,跌去31.52%。3月17日,国际油价跌破30美元/桶。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四次历史性油价暴跌。
本次油价暴跌对全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复杂的。首先,油价暴跌引发了股票市场恐慌式群体踩踏。3月9日,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引跌亚太股市;在3月8日第一次熔断后,3月9日科威特股市再次熔断,沙特股市盘中跌幅超9%;欧洲主要股指全线大跌;标普500在跌幅超过7%后,触发了美股历史上的第二次熔断。
石油是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来源,油价与世界经济增长负相关。目前,世界石油年产量约50亿吨(约375亿桶),约一半进入国际市场。如果油价每下降5美元,相应减少的能源成本和进口成本就将高达1875亿美元、937.5亿美元。3月4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报告认为,疫情使全球出口在未来几个月减少500亿美元。因此,如果国际油价此时能下降5美元/桶,就将足以弥补疫情给全球贸易带来的冲击,无疑将是石油出口国直接给全球的贡献。
当然,油价低于30美元/桶,对于石油企业和所有石油生产国都将带来严重的冲击,美国页岩油气生产商、俄罗斯等都将无一幸免。沙特阿拉伯财政收入的70%左右依赖石油收入,2019年经济增长仅为0.33%,阿美公司净利润减少了两成。对于经济处于困难境地的伊朗、委内瑞拉等,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中国电力报:国际油价的大跌,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和企业有哪些利弊得失?我国企业又将如何应对?
王能全:首先,国际油价大跌,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一是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2019年进口原油的数量为5.06亿吨,约每天1000万桶,原油进口的金额高达1.67万亿元。假定3月9日油价每桶跌去10美元,当天我国进口原油减少的成本就高达1亿美元。二是消费者直接受益。2020年2月和3月18日成品油三次调价,汽油每吨下调了1850元,柴油下调了1780元,汽柴油重回5元时代。较低的国际油价,有利于疫情过后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恢复。
不过,油价低于30美元/桶对我国的影响就不是这么简单了。第一,我国是世界第七大石油生产国,在境外还拥有1.5亿吨油气权益产量,近年加大境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这些都将面临严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第二,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炼油大国,炼油总产能超过8亿吨。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1-2月份,我国进口原油8609万吨,同比增长5.2%;加工原油9919万吨,同比下降3.8%。这些数据说明,一方面早已订货的高价位原油不断到港,另一方面疫情冲击下油品需求急剧萎缩,库存高企,炼油和销售企业十分严峻的经营形势将会延续到第二和三季度。
对于油气全产业链来说,2020年将是2014年油价暴跌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面对需求的急剧萎缩和油价暴跌,生产、运营和投资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努力降低成本,不断提高运营效率,肯定将与新冠疫情一起,伴随所有石油企业走过2020年。
中国电力报:从行业观察的角度看,未来油价战持续性如何?将会有何种走势?
王能全:本轮油价战的最直接原因,虽是3月7日沙特降价和增产,但背后涉及到沙特和俄罗斯不同的油价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当前形势下合理的油价。
沙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命系油价。2020年,沙特财政预算的收入为2221亿美元,油价不能低于65美元/桶。根据2020年预算及2021-2022年财政计划,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收入仅占36.7%。2019年6月6日,普京就表示,俄罗斯与欧佩克对于合适的油价有不同的看法,俄罗斯预算基于40美元/桶油价编制。
更深入地分析,本轮油价暴跌的最根本原因,是疫情导致的石油需求急剧萎缩和滑向衰退的世界经济两大因素叠加。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是负增长,是10多年来首次;3月16日美股发生了本月第三次熔断,道指收跌近3000点,创33年最大跌幅,全球经济正在陷入衰退。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其中美联储两周内调低利率150个基点,降息至零,酝酿万亿美元刺激计划,我国央行也多次定向降准。因此,对于当前全球经济来说,不能再通过加码减产维持较高的油价,普京的油价政策是理性的,应该被肯定。
3月17日,布伦特收于28.84美元/桶,WTI收于26.93美元/桶,均下了30美元/桶的台阶。20世纪80年代以来油价四次暴跌,都是沙特发动的。2014年下半年油价暴跌后,等了约二年时间,在打垮美国页岩油气无望的情况下,沙特主动减产。我认为,未来油价再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当前低于30美元/桶的油价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不太长的时间里将再会看到,沙特和俄罗斯会重新坐下来,讨论合理的减产幅度以稳定油市。2020年剩下的时间里,理想的油价应维持在45美元/桶上下,在保证全球石油生产正常进行的同时,更要给世界经济以喘息。
油价重挫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对我国影响利大于弊,国内油企应积极应对、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每桶20.37美元,这是截至3月18日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同时,当天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下跌3.85美元,收于24.88美元/桶。
从3月6日“欧佩克+”新一轮减产谈判破裂,沙特以降价、增产发动“全面油价战争”以来,国际油价一路震荡下行,价格一度逼近每桶20美元关口,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全球股市也受到重挫。
而对于国内市场来说,低油价也犹如一把“双刃剑”,国内企业也应苦练“内功”,继续降本增效方为上策。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指出,原油作为经济运行的基础原料和血脉,与经济运行紧密相关。当前国际油价大幅降低也势必将对国际、国内经济运行产生深刻影响。石油企业也应该坚定信心,保持好心态,控制好石油产品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油价暴跌:创2008年金融来最大单周跌幅
欧佩克是当今石油世界最重要的组织之一,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当地时间3月6日,欧佩克与俄罗斯在维也纳会议上就减产协议的谈判破裂,俄罗斯拒绝了欧佩克每天减产150万桶的提议,沙特随即宣布下个月原油产量将从970万桶/日提高到1000万桶/日,甚至可能会达到1200万桶/日的水平,同时沙特宣布将4月份卖给亚洲的原油定价下调4~6美元/桶,卖给美国的原油定价下调7美元/桶,卖给西北欧的原油定价下调8美元/桶。受此影响,3月9日开盘后,国际油价大跌,布伦特原油收盘下跌24.1%,至34.36美元/桶,WTI原油价格下跌24.6%,至31.13美元/桶。
在经历了3月9日单日历史最大跌幅后,上周国际油价基本维持低位震荡的态势。3月13日,国际油价小幅上涨,结束了此前连续下跌的行情。但上周国际油价已累计下跌约20%,创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周跌幅。
油价的大幅走低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无疑将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对此,刘满平表示,首先,上述双重因素对全球股市造成巨大冲击,使得全球整体宏观经济出现明显回落,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增长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因素,经济预期将会下调;其次,油价大幅下跌直接导致欧佩克以及俄罗斯等其他依赖石油外汇的产油国出口收入减少,经济将遭遇严重挑战;第三,油价大幅下跌对现有国际石油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压力,对原本成本就高于中东油和俄油的美国页岩油产业也带来冲击;第四,油价大幅下跌将会带来对新能源的投资逐渐放缓甚至停滞,整个国际社会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节奏也会放缓。
而对于国内,刘满平认为,油价大幅下跌必然会导致石油与替代能源之间的竞争性增强,抑制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不利于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生态治理。但我国作为一个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高,油价大幅下跌对国内来说是利大于弊。
“首先是可以直接减少国家购买石油的外汇支出,维持外汇储备稳定;其次,油价大幅下跌势必会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进而传导至各行业消费的方方面面,影响到PPI和CPI,降低目前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第三,油价的大幅下跌可直接降低炼油、化工、交通运输、物流等产业的成本,间接降低汽车、纺织、农业、旅游等相关产业成本,大幅拉低整体经济运行成本,对我国经济恢复有利;第四,油价下行能使国家能多做一些战略储备,保障供应安全。”刘满平指出。
应对策略:企业应不断改变和完善自身的产品质量和经营模式
其实我国油气企业对低油价应该并不陌生。2014年爆发的第三次原油价格战,使得2014年、2015年的国际油价也出现了迅速下跌。在彼时的国际油价暴跌周期中,我国油气企业就曾遭受重创,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如今,低油价再次来袭,对于油气企业上游的冲击在所难免。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目前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如果低油价持续较长时间,国内油气上游环节势必将出现亏损的情况。在此背景下,林伯强也建议石油企业应做好应对低油价的准备,实行多元发展。
刘满平也建议,石油企业还要紧紧跟随经济市场的变化规律,不断改变和完善自身的产品质量和经营模式,比如多开发一些新型清洁的石油产品,以此来积极响应国家环保的政策,走创新、环保之路。
其实面对油价的暴跌,中国海油等企业已纷纷作出积极响应。3月13日,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中国海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汪东进主持召开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时提出,当前,海外疫情的发展态势,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增加,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压力,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坚定信心努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走势预测:国际原油价格逐渐回升概率较大
如今油价处于低位徘徊,各方博弈仍在继续。3月13日,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发言称,俄罗斯能够在4月提产20万桶/日,俄罗斯产油商将在下周讨论增产;沙特当地媒体当地时间3月13日下午也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确认将在4月向所有欧洲客户提供更多原油;另外,美联储还于当地时间3月15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0~0.25%的超低水平……面对油价的低迷,俄罗斯、沙特、美国等利益方不断出招,未来油价的走势也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对此,金联创原油分析师王晶表示,在减产协议还仍在维持的月内期间,产油国的供应仍不会出现较大增长,而我国石油需求在疫情防控进入尾声持续回升以及全球原油市场的季节性需求下滑渐入谷底后的反弹可能在本月后期为原油市场带来更多支撑。此外,虽然页岩油生产商的产出成本较以往得到了下降,但在目前美股连续暴跌的行情下,融资困难或使部分小型页岩油生产商难以在长期原油低价下维持运营。
“因此,对于目前的国际原油行情而言,谨慎观望并做好空头套保仍是优先选择的策略,而且需要继续关注来自于沙特和俄罗斯针对‘价格战’的更多表态,以及目前产量意外受损较多的欧佩克产油国是否会出现回升转机。”王晶分析。
而在刘满平看来,石油作为一种国际大宗商品,既有普通商品的属性,同时其极具金融属性和政治属性,除了供求关系外,还有更多长期和短期因素影响着国际油价。从近期国际油价走势和经济基本面情况来看,原油市场上并不存在价格被明显高估的现象,油价暴跌也并非因为世界经济基本面已经发生急剧恶化。因此可以说,此轮油价下跌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推动的结果。既有沙特降价增产的直接原因,也是国际原油市场供大于求所致,更有政治博弈的因素影响。
“至于未来走势,个人判断,二季度后半段,随着气温回升,我国结束新冠肺炎疫情,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全球疫情的破坏力降低,此时全球石油消费可能会迎来反弹。再加上美国对产油国政策的干涉,沙特、俄罗斯等国际重要产油国之间石油政策的沟通和协调,国际原油价格逐渐回升的概率较大。”刘满平预测。
本文来源:国家能源报道
本文作者:朱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