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伟:国家管网顺势而生 市场各方借势而为(上)---陆家嘴金融网

熊伟:国家管网顺势而生 市场各方借势而为(上)

熊伟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019-12-13 10:26:54
  

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将逐步催生多渠道、多主体供应格局。接下来市场将如何演变?各方主体影响几何?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管道气交易部负责人熊伟撰文解读。

SHPGX导读: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将逐步催生多渠道、多主体供应格局。接下来市场将如何演变?各方主体影响几何?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管道气交易部负责人熊伟撰文解读。今日播发上篇《熊伟:国家管网顺势而生 市场各方借势而为》。

熊伟:国家管网顺势而生 市场各方借势而为(上)

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将逐步形成多渠道多主体供应格局,但不足以改变上游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下游企业竞争压力加剧,将迎来新一轮洗牌。管输费用短期不会明显下降,国内气价将出现“短期升高、长期缓降”,沿海地区不再是价格高地。天然气市场体系将会重塑,门站价格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将出现“条+块”定价模式,各区域逐步实现同网同价,交易中心市场化定价成为常态,将形成价格标杆。

1、国家管网公司顺势而生

(一)政策推动水到渠成

国家2005年启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以来,2012年确定 “放开两头、管住中间”价格改革目标,2014 年以来相继颁发管网公平开放相关政策。

2017 年 5 月,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输配气成本和价格”监管,加快放开“气源”和“销售”价格,政府只对属于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管网输配价格进行监管。

跨省管道管输价格已核定并公布,各省省内管输价格和配气价格成本核定尚在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管住中间”环节接近完成,天然气市场化已奠定基础。

(二)主干管网初现雏形

2004年,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投产,正式拉开我国天然气利用序幕,2010—2018年年均增长214亿方,年均增速12.5%,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由2000年的4%上升到7.8%。与之对应的是天然气管网快速建设,2018年底建成长输天然气管线7.6万公里,12月初中俄东线北段投产,已建成“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供气格局。

我国长输管网建设需提要落实资源、市场,主干线输送能力主要基于上游油气田或境外进口气资源量,而不是下游市场潜在需求。目前干线管道里程和密度仅为美国的1/8,主干管道建成后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在采暖季基本无剩余能力。

长期以来,管网设施都是上游企业内部单独规划及投资建设,建成后相互独立运营,网格化程度低。经过2017年冬季考验,2018年开始加强长输管网、省网及沿海LNG接收站互联互通建设,目前已打通部分关键节点。

(三)公平开放及多渠道供应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先后建成投产庆华、新天、大唐等煤制气,页岩气、煤层气开发取得较大突破,2018年非常规气产量达183亿方,占国产气比例的12%。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近年中海油共同尝试LNG窗口期开放,50余家用户积极报名参与,成交LNG140余万吨。2019年以来现货价格持续走低,迫切需要LNG窗口期及管道更大程度公平开放,可预见资源供应主体将进一步增加。

新疆新天煤制气2017年投产后一直由上游企业采取统购统销模式,近日成功通过西气东输代输至浙江市场。

为保障冬季供气安全,三大油公司冬季互联互通已经成为常态,高峰日超过4000万方/日。

国家已经逐步放开外资石油企业独立在中国开展油气田的勘探开发限制,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油气勘查开采,并将油气对外合作项目总体开发方案审批改为备案,国内资源供应主体将逐步增加。

(四)天然气市场和管网建设面临机遇

据机构预测,2035年以前,我国天然气仍处于重要发展期。2035年预计将超过6000亿方,其中国产气超过3000亿方,对外依存度达50%,将逐步构建一张网,形成东西互补、南北并济、海陆互通管网体系和资源多元、调度灵活、安全可靠的供气格局。

亟需成立专业化的管网公司,进行国内管网统筹规划,加快启动新一轮天然气管网建设,逐步建成“主干互联、区域成网”全国天然气基础网络。

熊伟:国家管网顺势而生 市场各方借势而为(上)

2、天然气市场格局有望重塑

(一)上游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会改变

国产气供应仍处主体地位。天然气行业勘探开发资本、技术密集,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目前资源探矿权主要集中在上游企业手中,其他市场主体进入门槛比较高,短期效果有限。

进口气贸易仍处主体地位。天然气涉及国家能源安全,大型天然气贸易均由国家层面主导,由央企签署相关协议。国内LNG接收站运行负荷高达76%,高出世界平均负荷率36%两倍之多,短期在采暖季并无较多窗口期。2019年现货资源价格仅为长协的1/2,管网及接收站设施放开后,LNG现货贸易主体会增加,若海外大型贸易商规模性进入必将严重冲击长协资源,上游企业将与其复议长协价格,外部现货LNG资源短期进入规模有限。

储气调峰市场仍处主体地位。地下储气库高投入、技术密集,上游企业占据陆上主要枯竭油气藏,其他主体缺乏地下储气库建设参与渠道。目前各地均在当地或沿海开展LNG储罐建设,港华燃气已经在金坛建设首家民营盐穴地下商业储气库,上游企业在库容和采气能力有较大优势。

继续主导资源地市场。管道独立后,上游企业在生产经营上不再综合考虑管输收入等因素,就近销售是最经济模式。西部地区尤其是气源地普遍离海岸线距离较远,LNG资源竞争力不足,新疆、青海、陕蒙、川渝等地市场仍由中石油主导。山西煤层气资源初期受制于产地较为分散、省网中间环节费用较高,上载管网外输意愿不强,更多采取在当地就地销售模式。

市场竞争加剧但并不影响主体地位。管网公司独立后,三大油公司资源均可进入国家管网,会加剧不同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但不影响上游企业主体地位。

(二)下游企业竞争压力加剧

下游用气成本将增加。管网独立后,上游企业将优先保障自有终端,将严格控制外部市场增量需求。下游企业用户新拓展市场及存量市场新增需求将需向外部获取,尽管面临更多气源选择,但均需通过市场获取,将增加用气成本。

下游竞争将出现白热化。管网剥离后,从提升经济效益及在市场低迷时段发挥“压舱石”作用角度,上游企业会持续强势进军下游市场,城市燃气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阶段,小型燃气公司面临生存风险,燃气公司将更加集团化、规模化。

配气环节盈利空间面临压缩。中游自然垄断环节理顺以后,国家将加大具有自然垄断属性配气管网监管,收益率面临压缩,并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向供用气企业公平开放配气服务。

(三)天然气价格会出现短期升高、长期缓降

管输费用短期不会明显下降。管网独立后,近期还将迎来管道建设高峰期,形成全国高效集输网络还有待时间,从吸引社会资本等角度,还将确保管道稳定收益,短期管输费不会明显降低。但从长期来看,随着互联互通逐步完善,注气点、取气点相互交织,管输效率将得到极大提升。管网设施建成完善后,将降低外部资本需求,将适度降低管道投资收益。在役管道资产折旧逐年提取完毕,管输费率将得到降低。

合同外用气价格将降低。管网独立后,当前的单气源用户均将变为多气源用户,不再局限于从一家上游企业获取计划外资源。将出现不同主体在交易中心投放资源,计划外用气竞拍价格将出现下降。

合同内用气价格预计短期升高、长期缓降。管道从上游企业剥离后,天然气批发属于纯亏损业务,为弥补进口长协亏损,上游会加大推价力度,力推非管制气资源市场化定价,短期合同内天然气价格会出现上涨。从长期来看,随着市场主体增加及管输费率降低,此外天然气市场化程度提升后,将逐步形成“中国价格”,有利于消除“亚洲溢价”,将降低天然气进口成本,天然气价格出现下调。

(四)天然气定价体系将会重塑

管输费将从分销价格中剥离。当前门站价将气源价与管输费捆绑,实行“基准价+浮动幅度”,管输价格从门站价中剥离后,可实现气源价充分竞争。今后对愿意承受价格波动及气源较多的用户,可通过交易平台直接向上游售气方购买资源并即配管容,由相应管网公司安排管输服务,可选择不含管输费模式。

不同省区间分销价格将出现“条+块”模式。为避免地区间的交叉补贴,不同地区按照管输费率核算,管输价格整体呈条状,为鼓励在欠发达区域投资支线建设,各区域逐步实现同网同价。

沿海地区不再是价格高地。中国LNG进口量占比的快速提升和世界LNG供大于求中短期持续,将逐步出现陆地与海洋的“气液竞争”,沿海地区一直以来作为价格高地的局势将被打破,西部的国产气、进口管道气与远洋运输LNG资源将在河南、两湖、江西等资源匮区形成平衡。

天然气价格逐步由市场形成。上游企业将会将更多非管制资源在交易中心投放,寻求合理价格。其他新进入市场主体不熟悉国内市场及下游用户,希望借助过交易中心平台优势及信用体系,将资源通过交易中心投放,并利用交易平台组织交收,实现效益最大化,交易规模和交易方式扩大后,将逐步形成“中国价格”。

面对上述机遇和挑战,市场各方又该如何应对?敬请期待——国家管网顺势而生 市场各方借势而为(下)

熊伟:国家管网顺势而生 市场各方借势而为(上)

熊伟 高级经济师

2006年7月-2008年9月,中石油西部管道公司生产运行处主办,驻中石油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工作,获加拿大Enbridge公司调度员证书,中控调度岗位。

2008年9月-2015年6月,中石油西部管道公司西气东输二线筹备组、规划计划处主办、主管,负责生产运行、企管法规、计划统计、投资管理工作。

2015年7月-2016年12月,中石油西部管道公司油气销售部销售与客户管理科副科长,负责天然气营销、调运、运行协调、客户管理及线上交易工作。

2017年1月-2019年6月,中石油天然气销售西部公司营销调运处调运科科长,高级经济师,负责天然气营销、调运、协调监督及线上交易工作。

2019年7月-至今,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管道气交易部负责人(总监助理)。


本文来源: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本文作者:熊伟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3- 2017 CFIC.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3-2017 陆家嘴金融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287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