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海纳百川·相融相成”苏州相城(上海)科技金融投资推介会在上海举行。
6月23日下午,“海纳百川·相融相成”苏州相城(上海)科技金融投资推介会在上海举行。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代表、长三角一体化相关领导与专家、国内外新兴产业的知名企业、金融投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文化传媒企业代表,以及海内外创新创业精英等,共计1600余位嘉宾参会,助力相城高质量发展。
会上,62个产业、基金和平台载体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542亿元,分别涉及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科技金融、新材料、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
活动主持人:相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永清
相城区最新招商宣传视频,带你感受一个不一样的相城
嘉宾致辞: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在致辞中讲到,今天推介会的主题“海纳百川·相融相成”很精确,不仅深刻展示了“相城”这个词的底蕴文化,还真正体现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蕴所在。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应当好好学习“一带一路”的“五通”的理念,这也是今天这一推介会的宗旨所在:
首先是政策沟通。今天推介会就是把相城吸引外资,尤其是在科技领域、金融领域与世界进一步融合的相关政策和举措向大家推介,这就是政策沟通。
其次是设施联通。我们一直很瞩目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设施连通,刚才的宣传片把设施连通表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名副其实的“同城效应”。
第三是贸易畅通。这不仅是货物贸易,还包括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今天这一论坛就是希望在相关科技和服务方面有更多的连通。
第四就是资金融通。今天的主题凸显了“金融”这个词汇,“科技金融投资”又可分又可合,但是融入其中的是金融的血脉。
最后是民心相通。在此地,我们即使用地方方言大家也都能够接受,说明我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衷心希望今天的论坛圆满成功,在“五通”原则下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向前推进,做出上海人、苏州人、说到底是“江南人”共同的贡献。
哈佛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院长Fawwaz Habbal(法瓦兹•哈波尔)博士
哈佛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院长Fawwaz Habbal(法瓦兹•哈波尔)博士讲到,作为一名技术专家,他非常了解工程和政策在区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过去的几年中他经常访问中国,每次来都能看到中国的科研进步,这也证明了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辛勤工作、以及领导人令人赞叹的规划方案。
他表示,他和同济大学工程学院与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之间的合作,正在为这个地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此外,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强大影响也令他印象深刻,这种科学与工程学、卓越的规划与企业家精神的契合正在创造新的创新生态系统,将为我们带来活跃的商贸活动。衷心祝贺中国人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他也会把更多新技术和活力带到这个区域来。
日本驻沪总领馆首席领事亀井啓次
日本驻沪总领馆首席领事亀井啓次讲到,中国有古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苏州及周边地区的交通极为发达,无论是高铁还是高速公路,不用一小时就可以到达上海。而上海飞往日本各地21个机场之间,平均每周有近500次往返的直飞航班,与日本的交通非常便捷。日本企业以具有如此优势的区位条件来到这里落户发展,期待今后有更多的研发设施企业与服务产业落户苏州,也希望相城区政府给予他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
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致辞并首次发布“阳澄生态新区片区”战略规划:
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
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致辞并首次发布“阳澄生态新区片区”战略规划。他表示,上海是国际化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是长三角的龙头和核心,是卓越的全球城市。这次,我们紧扣发展新趋势,以“科技金融”为推介会主题,表达了我们对接上海、融入上海、推进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待。
顾海东介绍,相城与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文化联系十分密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相城与上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2300多年前,楚国大臣春申君黄歇就以相城黄埭镇为据点,在周边区域兴修水利、开挖沟渠,润泽了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核心区这块土地,勾连着相城与上海共同的历史记忆。上海的申江(也叫春申浦,也就是现在的黄浦江)、还有春申塘,都是为了纪念春申君黄歇而得名;上海黄浦区黄埭路、闵行区春申路,也都是为了纪念春申君黄歇而命名。上世纪70年代末,相城的乡镇工业蓬勃发展,也得益于上海“星期天工程师”,如同走亲串户,上海的工程师们把智力、技术、理念传递给了相城众多的乡镇工业,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美好记忆。
2011年6月30日正式开通的京沪高铁,将相城和上海串联起来,让相城真正具备了融入上海的条件。这种从古至今共同的地缘文化,让相城与上海紧紧连在了一起。
相城处于苏州大市的中心位置,东拥阳澄湖,西抱太湖,是苏州唯一一个连接长三角最大的淡水湖的区域。相城作为苏州区位交通、空间资源优势最突出,开发开放势头最强劲的区域之一,是苏州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市域中心区。
当前,相城加快重点战略规划,高水平规划了全区五大城市功能片区,全覆盖规划14条地铁线和通达全区的快速路网。前瞻性规划“3+2”主导产业和面向2035三大未来产业。聚力打造产业硅谷,确立以研发产业为主、配套部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地标性企业、独角兽企业、年税收超亿元企业。去年以来,相城新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共引进高科技产业项目220余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引进科技金融基金92支,规模超千亿元。
同时,相城进一步强化创新支撑,积蓄弯道超越的驱动力。突出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集聚、创新金融支撑、创新生态营造。加快引进标志性的人才团队,今年院士团队引进将达10个以上。近期先后制订了独角兽企业培育成长计划、高端人才优化政策、支持新经济企业上市政策等。
下面,我重点向大家介绍“阳澄生态新区片区”战略规划。
阳澄生态新区片区是相城“五大功能片区”的核心区,总面积110平方公里,主体区域为苏州高铁新城。
一、3个区域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生态优势。
二、2个战略定位:
总体定位(三大中心):生态宜居中心、科技应用中心、未来活力中心。
愿景目标:苏州市域新中心,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样板区。
三、2个空间格局:
“一主五副”:苏州市域综合功能主核,阳澄国际研发社区、智慧商贸创新社区、阳澄国际科教社区、生态医疗康养社区、国际旅游度假社区。
“六湾五嘴”:阳澄生态新区片区东侧,拥有47公里的阳澄西湖自然岸线,南北长20公里,东西平均宽度3公里,与美国硅谷滨湖54公里绿色岸线形态极为相似。因此,相城规划了“六湾五嘴”世界级艺术湖区,突出打造“六大生态公园”:都会文化公园(世界湖区峰会湾)、生态艺术公园(湖滨生态湾西区)、科技艺术公园(湖滨生态湾东区)、水街休闲公园(水岸假日湾)、趣味科普公园(郊野休闲湾)、创意运动公园(创智活力湾)
四、3个产业方向:大研发产业、大文化产业、大健康产业
领导讲话: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阮青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阮青发表讲话,为相城下一步推进融合发展、深化沪苏合作指明方向。他表示,6月1日召开了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这个峰会以后,长三角一体化工作进入了快车道,可以总结成三句话:热情、热度不减;广度、深度加深;热点、亮点频现。
阮青表示,刚才顾书记介绍了相城发展的宏伟蓝图,令人感觉耳目一新。祝愿相城在未来实现梦想的过程当中心想事成,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舞台上,与各方的合作取得合作共赢。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将为竭诚服务,助力相城实现梦想,不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作题为《长三角区域智能一体化》的主题演讲。
吴志强表示,21世纪和90年代全球城市的最大区别是,城市不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进入城镇区域联动,“Global City”逐步过渡为“Global Region”的概念。全球城市要走向卓越,一定依托区域才能达到卓越。区域内的城镇必然一起提升智慧,假如没有周边城镇的数据联动、精确互动、智慧共享,一个城市不可能在一群不聪明的城镇中一城独智。城市群将一群一群地走向智慧。
吴志强说,假如2000多年前的春申君就已经清楚认识到,长三角的治水必须把上海与长三角作为一个系统联动安排; 那今天,我们更应该从理念上把上海与整个三角城镇群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共同的生态环境、共同的经济环境、共同的社会环境、共同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硬件环境、共同的智能数据环境。
吴志强指出,长三角城镇群一体化的根本,关键在群落协同; 长三角城镇群一体化的生命,关键在群体创新; 长三角城镇群一体化的品质,关键在共同智能,应该让整个长三角所有城镇共同提升,完成高品质的一体化。
吴志强还透露了目前全球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推演城市发展技术成果。通过人工智能规划推演,利用大规模城市的样本,训练“城市人工智能”。先用1975年到2005年30年的数据训练这条“城市人工智能CITYGO”,通过检验它对2006年与2016年十年间的推演结果。如果推演结果与手上掌握的实际情况接近合格了,再给CITYGO从1975年到2015年的所有数据, 他用40年的全样本数据,推演未来的15年,2020-2035年城市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吴志强表示,长三角的大量城镇群落的模拟,我们现在已经大规模在推进,期望大家以后到苏州研究院来看更新的成果,看到未来城市脉搏到2035年将会怎么跳动。我们在这里已经完成了八大推演的技术攻关,走在人类城市规划人工智能导入方面的前沿,这也是集聚了众多专家攻关的结果。吴志强希望在苏州相城落点,服务于长三角未来的科学智能一体化发展。
吴志强最后指出,长三角要走向高品质的一体化,一定是智能的一体化、协同的一体化。长三角正在蓄势待发,祝福相城,祝福整个长三角。
嘉宾分享:
“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办公室主任、海创智库(千人计划)科技服务中心秘书长沈伟
“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办公室主任、海创智库(千人计划)科技服务中心秘书长沈伟讲到,从去年开始,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办公室和海创智库不断支持相城开展高端人才引育工作,一方面从今年开始将相城区从原先的联谊会重点联系地区升级为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另一方面协助相城开展常态化科技经纪业务和一系列专家考察对接活动。实现了4位千人计划专家创业项目落地、1位从事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与本土企业实现创新项目合作。
接下来,联谊会和海创智库将在相城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下,加大与相城人才工作的全方位深入合作。除了对接更多的专家落户相城创业、开展项目合作外,建立符合地方产业结构和专家发展诉求的“人才基金”也是目前非常合适的一条工作路径。
三锋集团董事长、福耀集团副董事长曹晖
三锋集团董事长、福耀集团副董事长曹晖讲到,苏州市相城区是一片福地,福耀集团和三锋集团在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投资有五个项目,总投资额70亿元。
福耀和三锋落户相城的五个项目中,第一个落地的福耀苏州汽车玻璃项目去年3月注册,现在正在计划工厂首批设备的安装,预计今年10月可以投产。这座工厂将是福耀集团智能化汽车玻璃工厂的示范点,可以实现每年400万套汽车玻璃及1600万片包边总成玻璃的生产规模。此外,福耀玻璃研究中心和境外业务总部也将同时迁入相城,未来三锋集团还将在此成立研究院,专项研发汽车轻量化,满足社会对汽车节能和环保的需求。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薛惠锋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薛惠锋介绍,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由中央批准,在原航天707所、710所等五家单位基础上重组成立,确立了“建设钱学森智库;支撑航天、服务国家;成为军民融合产业平台建设总体单位”三大使命。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将与相城一道,打好“一揽子发布、一站式交易、一条链创新”的组合拳,当好技术和企业的“总媒人”,以“市场需求”为根本,以“供求信息”为纽带,以“金融创新”为动力,以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真正实现技术、工程、产业、市场、管理的全链条集成。
“中国年度创投人物大会暨中国创投二十年盛典活动”正式发布:
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专职副会长胡芳日
会上宣布,由中国创投委主办的中国创投年度人物大会暨中国创投二十年盛典活动将于今年年底在苏州相城举行。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专职副会长胡芳日发表演讲。
胡芳日介绍,为积极贯彻创投国十条的指导思想,促进中国创投业走向更健康、规范化发展,2018年1月16日,在中国创投委汇集相关单位的努力下,中国创业投资二十年研究项目系列活动已正式启动。
该系列活动旨在系统研究总结过去二十年中国创投业的发展历程,多维度展现创投行业取得的成果,表彰创投业突出贡献人物,彰显中国创投二十年来在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展示行业的专业理念和职业操守,推动创投行业迈上新台阶。活动主体内容包括:一份中国创投二十年研究报告、一部中国创投激荡二十年纪录片、一场中国创投二十年成果展、一场中国创投年度人物盛典。
经过认真组织、严密策划、扎实推进,由中国创投委主办的中国年度创投人物大会暨中国创业投资二十年盛典,现已确定2018年11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举办,并设立相城区为中国年度创投人物盛典的永久会址。本次活动将汇聚中国创投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证监会、科技部、财政部等相关部委领导,红杉、IDG等顶级投资机构,将是中国创投领域顶级盛会。再次盛情邀请大家11月28日相聚相城!
项目集中签约和代表项目路演:
会上,62个产业、基金和平台载体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542亿元,分别涉及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科技金融、新材料、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
部分项目集中签约图集:
代表项目路演:
盈创建筑科技董事长马义和
盈创建筑科技董事长马义和带来“盈创3D打印 新绿色建筑”项目路演。上海的国内3D打印龙头企业盈创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与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拟建设江苏区域总部、技术研发中心和高智人才社区。
上海循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超
上海循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超带来“量子保密通信 无条件安全卫士”项目路演。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和强劲研发实力的量子通信企业上海循态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在相城设立苏州子公司和量子核心器件研发中心。
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曹旭东
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曹旭东带来“更好的人工智能,更好的生活”项目路演。初速度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大脑”,拥有世界顶尖的深度学习专家,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微软亚洲研究院等高校及研究机构,以及百度、阿里、腾讯、华为、商汤等知名高科技公司,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极强的技术原创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
文字:张宏妹 李雨琪
摄影:李孟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