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机构播报(7月24日):在连续八周上涨之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开始掉头向下,并在7月的前三周连续下滑;绣花枕头还是增利拳头 年中上市公司并购成绩单透视
陆家嘴机构播报(7月25日):资金面改善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连续三周下滑
§银行§
【3500亿逆回购 央行维稳资金面】在7月资金面扰动因素增多后,央行公开市场持续净投放,7月24日,逆回购操作加码至3500亿元,规模创出年内次高。在分析人士看来,央行维稳资金面态度坚决,未来资金面将恢复松紧平衡。(北京商报)
【资金面改善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连续三周下滑】银行理财收益率在上半年一路猛涨,进入7月份后,资金面的改善很快传导至理财市场,在连续八周上涨之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开始掉头向下,并在7月的前三周连续下滑。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上周300家银行共发行了1724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产品发行量减少34款。7月前三周,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58%、4.56%和4.55%,呈连续下滑态势。(证券时报网)
【上半年68家民营银行核名 专家建议"减门槛、增竞争"】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1月份至6月份,民营银行核名总数共计68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民营银行迎来了政策利好,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准入门槛,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进来,就目前来看,已经成立的民营银行经营状况良好。(证券日报)
§保险§
【车险二次费改 33家险企新条款获批】7月24日,保监会对外披露,众诚汽车、中航安盟报批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商业车险综合示范条款正式获准批复。截至目前,已有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等33家财险公司新的车险条款和费率获批。据了解,商业车险保费由基准保费和费率调整系数相乘而来。其中,费率调整系数又由无赔款优待系数、自主核保系数、自主渠道系数等相乘得出。此次费改主要调整了自主核保系数和自主渠道系数,将保险公司可拟定的这两项浮动系数的下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下调。据估算,具有良好驾驶习惯和安全记录的车主在一家经营稳健的保险公司投保,保费可能下浮20%左右。(北京商报)
【中国人保等12家保险公司自查报告不合格】中国保监会官网近日公布《关于部分保险机构报送风险排查专项整治自查报告有关问题的通报》,通报显示,中国人民保险等6家保险公司未按时报送自查报告,中荷人寿保险等6家保险机构自查报告存在重大遗漏。此次风险排查专项整治工作是保监会全面掌握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摸清行业风险底数的一项重要措施。通报表示,上述保险公司未按时、完整提交自查情况报告,表明公司内部管理不严,合规意识不强,应当进行认真整改,进一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能力和管理水平。(中国网财经)
【强监管下拿牌不易 京东方A申请保险牌照一年暂无下文】近日,京东方A在其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了筹建保险公司的申请,现等待批复中。早在去年4月,京东方A就曾发布公告,拟联合其他四家公司发起设立国祥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0亿元。时隔一年,在保险牌照审批收紧的大环境下,京东方A此番能否顺利拿牌仍然未知。专家表示,监管机构是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希望通过加强约束来吸引真正有资本实力的,愿意从事保险行业的资金进入市场。(每日经济新闻)
§证券§
【沪指震荡下挫板块多飘绿 创指坐过山车勉强收红 】周二沪深两市早盘小幅低开,沪指早盘一度在银行板块拉升下站上3260点,午后权重股集体熄火,沪指一路震荡下挫。创业板指走势如过山车,全天几度冲高,午后传媒板块直线拉升,华谊兄弟、迅游科技盘中涨停,带领创业板指勉强翻红。盘面上多数飘绿,建筑装饰领跌。题材概念方面,福建自贸区指数在五连阳后回调领跌。两市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略有缩量。截至收盘,沪指跌0.21%,报3243点,日线结束五连阳走势;深证成指跌0.49%,报10353点;创业板涨0.10%,报1688点。(中国经济网)
【证监会正式处罚*ST大控 律师称上百名投资者咨询索赔】7月24日晚间,*ST大控发布公告称,在7月18日收到证监会大连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后,当事人未提出陈述、申辩意见,也未要求听证,本案现已调查、审理结束,证监会大连监管局正式对公司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律师王智斌表示,根据《证券法》规定,受*ST大控虚假陈述行为影响的投资者有权要求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可索赔的投资者为2014年5月21日至2016年12月1日期间买入*ST大控且在2016年12月1日未全部抛售的受损投资者,目前咨询的*ST大控索赔事项的投资者已超百人。(证券日报)
§话题§
【绣花枕头还是增利拳头 年中上市公司并购成绩单透视】
随着A股上市公司中报的陆续披露,部分上市公司资产并购的业绩也逐步显露。多家涉及相关资产并购的公司表示,并购资产上半年业绩实现情况较为顺利。但与此同时,以外延式并购为主的创业板公司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2016年,A股整体发生并购案件2127起,合计金额接近2万亿元,案件数约为2013年的两倍,并购金额规模接近2013年的4倍。
广发证券分析师曹柳龙: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上市公司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的需求显著提高;同时,A股上市公司普遍具有较高的估值溢价,这为外延式并购的大规模增长奠定了基础。
长江证券分析师:就目前披露的中报来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业绩情况还不错,当然也不排除‘靓女先嫁’的因素。不过,结合业绩预告等情况来看,部分公司的并购业绩正在出现危机。特别是前一两年做的并购,部分并购标的的半年盈利情况落后于全年安排,可能拖累公司业绩,触发业绩补偿、计提商誉减值等。
国金证券研究报告:创业板外延并购现“危局”。一直以来,创业板都是A股市场并购的活跃板块。特别是外延式并购,已经成为创业板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从2010年至今,创业板大量的并购重组在公司账面上形成了巨额的商誉。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创业板所有公司商誉共2110亿元,将温氏股份剔除后,商誉占创业板公司净资产比例高达19%。而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创业板公司因为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而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对业绩造成巨大影响。商誉减值,已经成为高悬在创业板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张宏妹 责任编辑:鲁仪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