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再平衡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更多转向内需来驱动经济增长,而内需部分则更多是提升居民消费的比重。
在全球化时代,美国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通过其主导的生产、消费和资源三个环节的分工,以及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来实现的。我们可以简单把美国以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分为:工业国和资源国(生产和资源国的定位是相对于经济结构中的主要驱动因素而言)。从美国和工业国(以中国为代表的中低端工业品,以日韩和德国为代表的中高端工业品)以及资源国(中东/俄罗斯的石油,巴西/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等)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美国经济和美元对驱动全球经济的重要地位。
简单来说,首先,美国通过发行美元购买亚洲和欧洲主要工业国的工业品,以及中东地区石油为主的资源品。其次,工业国之间以美元为主要媒介进行贸易互通有无,并向资源国购买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同时资源国因为本国工业基础薄弱,需要向工业国购买工业品。最后,工业国和资源国剩余的美元成为外汇储备,主要以购买美债或者投资其它美国金融资产的形式流回美国(少量部分投资于美国以外市场),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是中国和日本持有的巨额美债以及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中东石油美元。经过上述以美元为载体的金融和贸易活动,由此完成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闭环。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市场需求和国际化的美元是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源动力和载体。
很明显,在美国主导全球分工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主要扮演工业生产国的角色。如果把全球经济比作一辆装满货物的平板车,再以2010年作为分水岭的话:在2010年之前,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美国是在前面扮演“拉车”的角色,中国是扮演“推车”的角色,二者共同驱动全球经济增长。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推”与“拉”都是世界经济前行的动力,但两者也有显著不同之处:前面拉车的美国在拉动全球经济的同时还主导并决定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而在后面推车的中国更多的是助推全球经济增长。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2010年之前,美中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你“拉”我“推”引领着全球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道上前行。在此过程中,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对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没有疑问: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通过出口初中级工业品,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迅速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虽然期间的产业分工和转移导致了发达经济体的中低端就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由于发达经济体的跨国企业居于价值链的高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和服务),因此利远大于弊。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起步导致对服务业需求的提升又推动了发达经济体对发展中国家的服务性贸易出口。
但在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之后,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情况发生改变。美国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开始提出“美国再工业”计划,希望通过振兴美国的制造业来减少对进口依赖;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抬头,针对中国的所谓倾销诉讼明显增多。而特朗普政府在贸易保护主义方面的色彩较奥巴马政府更浓。虽然其结果会增加美国本土的就业和大幅降低贸易赤字。但反过来对美国以外的工业国而言,这就意味着来自于美国需求和美元收入的减少;而这些工业国也会间接减少对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进而会对资源国的经济和收入造成负面影响;而资源国收入的下降反过来会导致其对工业国商品购买力的下降。这一切会最终导致全球贸易层面的经济活动的萎缩。
除了贸易层面,特朗普吸引美国企业回归的政策意味着未来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会明显下降,这会导致原来那些接受美国直接投资较多的新兴市场工业国经济受到较大冲击。总体而言,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有把全球经济拖离“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条道路的风险。虽然这对美国经济本身而言,短时间内很难就利弊作出一个明确且有说服力的结论,但对全球经济而言却是负面影响。
根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从2001年开始稳定在两位数,并在2007年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那一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为18.83%,超越美国12.4%和欧元区17.25%的贡献率。之后虽然在2009年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出现大幅下滑,但从2010年开始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贡献率从2010年的18.01%上升至去年的33.2%。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十二五”期间,按照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30.5%,居全球第一。在这一系列的数据基础上把中国定义为过去6年内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毫不为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品制造国,最大的资源进口国,以及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的三位一体国家,这是除美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使得中国有足够实力在全球经济中从一个被动的“推车”角色转向主动的“拉车”角色。这一“推”一“拉”的变化,决定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也开始有自己的话语权。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变化,需要通过经济转型和人民币国际化“两条腿”走路:中国经济再平衡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更多转向内需来驱动经济增长,而内需部分则更多是提升居民消费的比重。这意味着中国未来有条件增加进口,缩减目前的贸易顺差,甚至转为贸易逆差。以中国人口的规模而言,这不仅会有效增加全球有效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全球提供人民币流动性。其实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欧洲、日本以外的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都存在贸易逆差,未来如果增加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则可以实现人民币输出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此外,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境投资规模飞速,政府鼓励使用人民币向境外进行贷款和投资,也可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例如在目前的“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政府鼓励企业在沿线国家以跨国并购、设立境外产业园区等形式,在转移产能、扩大市场、获取高新技术等领域开展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逐步改变当前对外投资以外币为主的局面。
站在全球经济和长远的角度上来看,考虑到中美两个经济大国的重要地位,政策目标分歧只会造成无谓的消耗,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从物理学角度上来看,“拉”和“推”的用力方向如果都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力没有损失。因此在美国主导全球经济发展方向的时期,只要方向正确,中美之间的“推”和“拉”的角色关系对全球经济而言形成的合力就是“1+1=2”的效果。但随着中国的角色从“推”变为“拉”,如果中美目标不一致,则两者的用力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作用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此,中美两国有必要在全球化战略上更多协调和对话。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变化,需要通过经济转型和人民币国际化“两条腿”走路:中国经济再平衡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更多转向内需来驱动经济增长,而内需部分则更多是提升居民消费的比重。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境投资规模飞速,政府鼓励使用人民币向境外进行贷款和投资,也可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作者系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