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创新驱动发展 改革引领未来——上海保险业‘十二五’发展回顾与‘十三五’展望”论坛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
论坛现场图片
4月6日,“创新驱动发展 改革引领未来——上海保险业‘十二五’发展回顾与‘十三五’展望”论坛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论坛由上海保监局主办,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学会、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承办。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上海市发改委总经济师秦丽萍、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会长降彩石、上海市保险学会会长高志缨、复旦大学保险系教授陈冬梅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
郑杨: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体系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在致辞中表示,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上海市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体系。
郑杨认为,保险业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上海“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中外资保险机构不断集聚。2015年,中国(上海)保险交易所获批筹建、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落户上海。截至2015年末,在沪保险总公司55家,在沪保险分公司95家,在沪保险中介法人机构215家,上海保险量多质优,类型丰富,功能齐备,外向度高,已经呈现出现代保险市场体系的雏形,上海在全国的保险业的地位更加突出。
二是对外开放的程度持续提高。截至2015年末,上海外资保险法人公司为28家,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全国首家专业性航保协会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在沪成立并代表中国保险业加入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迈出提升国际定价权和话语权的关键步伐。
三是保险市场持续创新活力。2015年,上海保险业保费收入1125.16亿元,是2010年保费收入的1.61倍,年均增长率10.08%。近年来众多的国内创新改革工作在沪率先开展,比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航运保险产品的注册制的重大改革,已注册产品600多个,超过了2013、2014年备案制审批产品的总合,保险业正从多个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支持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
裴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聚焦六大任务
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表示,“十二五”时期是上海保险业发展格局突破、改革开放深化、创新亮点纷呈的关键时期,主要呈现六个方面的发展成效:一、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市场功能有效拓展提升;二、保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行业实力不断增强;三、保险对外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四、保险发展内外环境同步优化,行业发展质量与效益进一步凸显;五、保险监管现代化加速推进,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严守不懈;六、创新驱动先行先试,上海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大局成效明显。
“十三五”时期是建成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决胜阶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贯彻落实保险业“新国十条”和《上海实施意见》,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建成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关键时期。上海保险业将在中国保监会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努力成为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努力成为保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大局的压舱石,努力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的生力军。要牢牢把握好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重大机遇;坚持以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为核心目标。
“十三五”时期,上海保险业发展将聚焦六大任务,分别是:改革开放,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创新驱动,助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服务,构筑民生保障支撑;发挥功用,服务特大城市治理创新;加强监管,筑牢风险防范底线;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
姚庆海:“十三五”期间 中国保险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表示,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保险业成就显著,在规模上,保险业快速发展,保持了每年14%的增长速度。在市场体系方面,保险业全面地完善了市场体系结构,形成了包括国内保险公司、国际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互联网公司在内的市场体系结构。
在新形势下,中国保险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主要的挑战表现为发展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覆盖面和保险密度、深度不够,保险业转型升级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产品和服务需要进一步创新等。
姚庆海认为,“十三五”期间,应该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治理能力方面发挥保险业独特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通过市场主体发挥作用,通过保险这种工具间接地发挥风险调节作用,风险管控作用,保险业应该成为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抓手。
此外,保险业应在更好地服务社会治理,提高社会保障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如加大商业保险在医疗、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作用,提升保险业的服务能力、创新能力。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秦丽萍
秦丽萍:聚焦重点 把发展理念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秦丽萍表示,“十三五”规划期间,我们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五大理念,上海必须更加注重强动力、增活力、补短板、可持续、促公平,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聚焦重点,把发展理念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动创新发展,激发发展新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城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第二,推进协调发展,增强整体协同性。要强化底线约束,推动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向精明增长转变;第三,推进绿色发展,共建生态宜居家园。要严格主体功能定位,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第四,推进开放发展,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要以上海自贸区为引领,加快探索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路径,率先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成为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新高地;第五,推进共享发展,增进市民福祉。要坚持民生优先,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强化政府基本责任,更多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会长降彩石
降彩石:上海航运保险领域的回顾和展望
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会长降彩石对上海航运保险领域进行了“十二五”回顾和“十三五”展望。降彩石表示,“十二五”期间,航运保险的保费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航运保险作为航运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是推动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发展的重要动力。其次,航运保险的辐射和集聚效应增强。目前共有会员单位44家,业务总量已经占到中国整个航运保险的95%以上,集约化的市场布局已经初步形成。此外,航运保险聚焦制度创新,接轨国际规则,推出了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产业升级的新举措。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降彩石提出,我国航运保险一方面要站在“互联网”前沿,紧跟国家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战略机遇,积极探索航运保险运营模式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做强航运保险生态产业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改革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升航运保险的科学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
上海市保险学会会长高志缨
高志缨:保险业要多做一些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体会的到的事
上海市保险学会会长高志缨表示,在“十二五”期间,上海保险业主动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发挥保险服务社会管理功能,积极承担行业社会责任;创新保险产品供给,促进社会管理模式转变。
回顾“十二五”,保险在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高效运用,有效推动了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未来,在“十三五”期间,上海保险业必须进一步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大局,只有充分结合特大城市治理的需求点、关注点、空白点,才能探寻出行业发展的新路径。其中,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进一步推动保险服务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保险经济助推器作用;第二,要进一步推动保险产品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保险社会稳定器作用;第三,要进一步完善保险防灾防损功能,充分发挥保险社会管理防火墙作用。
“多做一些真正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体会的到的事情,社会各方才会对我们保险的作用拥有更加直接的感受,才会对我们保险拥有更高的接受度。作为保险行业来说,也只有坚持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真正成为经济助推器、社会稳定器和风险防火墙,才能在未来获得更加开阔的发展道路。”高志缨表示。
复旦大学保险系教授陈冬梅
陈冬梅:保险业应着眼全局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
复旦大学保险系教授陈冬梅就保险业如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方面发表了主题演讲。陈冬梅认为,保险在市场经济国家中的作用,远远超出了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不仅是现代经济中重要的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而且它的功能可以定位为风险管理、财富管理和社会管理。
从发展路径来看,要创新保险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保险业的转型和升级。陈冬梅表示,要实现保险产业从大到强,产品从繁杂到好,公司从多到优的跨越的关键,在于转变原来的发展方式,建立现代的保险制度,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实现保险业的转型和升级。
陈冬梅提出,在这个过程当中,保险业应该着眼全局,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采取系统性的思维方式,构建现代的保险制度,实现保险业的转型,既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险业自身增长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刘晓莉 编辑:张璐、刘天喆、张笑瑜、张修权 摄影:王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