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旺:中概股的热回归与冷分析---陆家嘴金融网

李国旺:中概股的热回归与冷分析

李国旺    陆家嘴金融网   2015-06-08 10:01:44
分众传媒 A股   

A股市场牛市背景下,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回归冲动正在加大。分众传媒借壳宏达新材,将成为回归A股的中概股“第一只螃蟹”。

作者:李国旺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A股市场牛市背景下,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回归冲动正在加大。分众传媒借壳宏达新材,将成为回归A股的中概股“第一只螃蟹”。有券商甚至给分众传媒估值1000亿,诚如是,宏达新材复牌后股价会涨1.2倍。据有关媒体报道,盛大游戏、巨人网络已完成私有化,完美世界等公司也启动私有化。这些 “侨居”海外资本市场的中资股,为何纷纷回归A股“娘家”?

回归动机

据报道,分众传媒退市时市值27亿美元(约合167亿元人民币),借壳后分众传媒457亿估值,券商估计达1000亿市值,回归A股后,分众传媒估值增长8倍。因此,高估值应是中概股回归的主要动力之一。如果A股牛市持续,或许更多中概股回归,如果出现熊市,则另当别论。据报道,盛大游戏、巨人网络、完美世界、世界佳缘、学大教育、中国手游等公司要么已经私有化,要么私启动私有化,正纷纷欲回归A股“娘家”市场。

回归主体

从报道看,新兴产业类公司,成为主力中概股游戏公司或成回归A股主力,符合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要求。盛大游戏、巨人网络等游戏中概股在A股市场是稀缺的上市标的资源,如果成功在牛市时回归,有望高溢价。药明康德、中国脐带血库、7天连锁酒店、飞鹤国际、完美世界、世纪佳缘、澜起科技如果私有化后回归A股,也符合健康享受需求。

回归机会

政策创新为中概念股回归打开方便之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将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如VIE)在境内上市,为互联网公司国内上市和中概股的以拆除VIE结构回归境内上市打开了方便之门。拆除VIE结构回归境内上市,理论上已经没有政策篱笆。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中概股回归娘家似乎水到渠成。但是,根据美国监管要求,提出私有化的股东收购流通股需全部以现金进行。收购方须向中小股东提供基于当期股价的溢价,需要支付中介机构大量的费用,私有化中概股公司通常要耗时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中概股私有化后回归国内A股市,不可能出现一窝蜂涌入状态,其回归总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有限,牛市时对市场供应面冲击不会太大。从目前情况看,中概股回归时投资者“热烈欢迎”情绪与前几年讨论“国际版”投资者的“极度恐惧”状态完全相反。当时的国际版设想中既包括了类似中概股,又包括了在中国运行的国际公司在A股上市。这主要原因是:提出创设国际版时,A股处于熊市状态,任何出现股票供应增大的信息,都会被投资者理解成利空,而不会考虑上市的是优质还是非优质公司;现在推出中概股,投资者认为稀缺资源有炒作机会,一些券商研究机构因此也“大方”地给予高估值。

如何判断影响?

中概股对A股的影响,我们要多维度进行一分为二分析,主要有:

一是能否带来新的资源。中概股回归时,如果能够带来海外新资源,如教育、医疗、品牌、信息等,诚如是,则不仅带动正能量,基于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心理,A股市场投资者会给予中概股同类公司相同或更高估值;反之,如果回归时丧失海外资源,则未必有长期限高估值,只能成一时的投机标的。

二是能否带动新的管理。中概股经历了海外市场的法律、制度、市场、环境的各种考验,其管理层应更有国际格局,国际观念、更先进的管理水平,诚如是,基于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心理,A股市场投资者会给予中概股同类公司相同或更高估值;反之,如果是“假洋大人”管理,则未必有长期限高估值,只能成一时的投机标的。

三是能否带来新的技术。基于国际上市的中国公司,如果公司在海外储备或消化、融合了先进技术并将之应用于资源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并带来高效率、高效用、高效益,诚如是,基于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心理,A股市场投资者会给予中概股同类公司相同或更高估值;反之,如果没有吸纳海外先进技术,则未必有长期限高估值,只能成一时的投机标的。

四是能否带来新的市场。中概股如果不仅成功海外市场成功融资,还乘机扩展海外市场,将资本扩展与市场扩展同步化,回归后,海外+境内市场双轮驱动,则有助于其业绩的稳定增长,诚如是,基于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心理,A股市场投资者会给予中概股同类公司相同或更高估值;反之,如果资本回归丧失了海外市场,则未必有长期限高估值,只能成一时的投机标的。

五是能否创造新的产品。随着老龄化时代来临、海外回归的新医疗公司能否创造新产品?随着80后90后互联网新生代逐步成为消费主流,海外回归的互联网公司能否创造新服务模式?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享受、发展、安全、自我发展需求越来越强烈,中概股能否创造满足这些消费程式级的要求?诚如是,基于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心理,A股市场投资者会给予中概股同类公司相同或更高估值;反之,如果中概股只能模仿或落后国内同类上市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则未必有长期限高估值,只能成一时的投机标的。

六是能否有蓝海战略思维。中概股虽然经历了海外市场、政策、法律、制度和投资者的“拷问”,基于“家乡情绪”,海外投资者更乐于投资其本国的公司,或许没有给予中概股同类高估值。中概股回归后,能否跳出红海思维,建立自己的蓝战略?不与国内现有公司进行价格战,从而获得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间与超额利润?诚如是,基于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心理,A股市场投资者会给予中概股同类公司相同或更高估值;反之,如果中概股只能与国内同类上市公司进行价格战,则未必有长期限高估值,只能成一时的投机标的。

时机选择

综合上分析,中概股回归是因为海外投资者“家乡情绪”造成了“估值歧视”,期待回归娘家实现估值修复甚至估值溢价。能否出现真正的估值回归或溢价,一是要看中概本身是否功夫硬,即能够在资源、管理、技术、产品、市场和战略上有所创新,能够给A股投资者带来真正的价值增长的实惠;二是要看中概股回归的时间周期位置,如果功夫过硬的中概股在牛市上升期实现回归,则有希望实现价值回归甚至溢价,如果中概股在熊市回归,不仅不能实现本身的理想估值,还有可能对A股造成冲击,成为压制行情的力量。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陆家嘴金融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注明“来源于:陆家嘴金融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3- 2017 CFIC.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3-2017 陆家嘴金融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287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