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企业国际化与跨境并购圆桌会议中的圆桌讨论环节。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女士:“一带一路”要求中国盘活资本和产能
做“一带一路”,一是要盘活资本存量。金融危机以后,世界上的主权债务是政府债务,80%是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企业有钱,但是政府财政紧张。世界发展了二十多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有3.8万亿的外汇储备,在这样的世界格局当中中国必须盘活存量,这个存量就是资本,外汇储备是一种负担。
二是要盘活产能。必须让中国的产能到“一带一路”的国家当中去,用好增量,用好经验。历史上,丝绸之路上的国家需要丝绸,而现在这些地方需要的是资本。基础设施建设是很大的市场,而这些地区大多缺乏资金。资本和产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大的需求,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我认为企业家一定要知道,这不是往西方走,是往东方走。不仅要关注富人,也要关注穷人,要有包容性。企业家一定要了解这个地区,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复旦大学亚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堂军先生:“一带一路”必须学会国际合作
经过国际化分工之后,整个经济的国际化往往伴随着区域一体化的规则的制定,包括投资的选择。“一带一路”为什么会引起全球的热烈讨论,因为资本往往在发展初期的时候收益是非常大的。
从“一带一路”来看,基本上是基础设施为主。很多人以为日本在亚投行事情上跟中国有较量和对抗。其实不然,其实日本的企业比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在南亚、中亚地区投资和发展,现在更是加大力度,以民资为主导进行推动。韩国也是一样,中日韩是亚洲三个主要的国家,对这一块的基础建设投资非常关注,而且各有特长。比如像日本在新干线和高铁方面很有竞争优势,韩国在港口的建设也是非常有实力的,能够跟西门子等这些的竞争。
中国的企业在未来走出去的过程中,一定面临着国际的合作。首先是技术合作,包括和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合作。企业必须满足本地化的要求,满足当地的习俗文化,这些就需要跟当地的企业合作。在新时代下,走出去往往会出现一种情况,收回来再走出去。这个日本以前有经验,如果培养一个企业,把一些国家的相关人员借过来,在公司内部进行培训,三五年之后再放出去,成为一个相关的企业的联合体,这个模式也是走出去的具体模式。历史上的国际合作和现今的合作,在模式上、在内容上都有非常大的不同。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朱守中先生:政治风险是企业“走出去”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金融危机以后,国际化和跨国并购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中国企业大多提供的是短期出口贸易型服务,出口这一块,去年的总量是958亿美元,这方面的发展非常快速。
这里面主要考虑到了风险的问题,金融危机以后,一些区域的政治冲突,给企业走出去带来了一些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有社会的、有政治的、有法律的等等方面,这些风险里面有很多是可以去克服的,但是政治风险这一块风险特别大,也是人们所不能预料和控制的,在这个当中,中信保按照国家的要求提供政治风险方面的保障。
政治风险主要是几个方面:国家战争暴乱、国家违约等。针对上海,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个文件出台以后,上海市国资委搭建了海外投资的平台,在这个平台当中企业可以得到国资委政策的支持,还可以得到投资的支持,也可以得到中信保上海分公司的支持。中信保把“一带一路”沿线的64个国家划分为A、B、C、D、E类,A类风险相对小一点,E类风险特别大。在64个国家当中,A类国家只有一个,58%都是C、D类国家,这方面风险是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必须要注意的。
盐商集团董事长吴友建先生:民企更应融合大潮流“走出去”
对于民企来说,“一带一路”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盐商集团是做小金融的,做创新创业的,现在已经把创新创业推到了海外,跟英国青年创新协会合作生物制药,在英国建一个基地,在国内建一个,同时深化。当一个产品出来的时候,公司同时拥有海外的知识产权和国内的知识产权,这样非常便于企业走出去和走进来。此外,人才的培养也在进行,盐商的目标是什么呢?进入上海以后公司在各个上海高校挑选优秀学生进行培养,当他成长以后再派回他的原籍去,在“一带一路”的前提下,民企更应该去融合社会,融合大潮流,走出去。
苏州元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林向红:职业经理人是最核心因素
“一带一路”是一个大的国家战略,跟基础设施有关,也跟国际的资本、技术有关。这方面,元禾很早就做了一些尝试,2003年跟一家以色列公司成立了一个合资基金,希望通过这个合资基金,把以色列的技术和中国的产业、市场非常好地结合起来。元禾当时设立了一个小基金,这个小基金一共投资了七个项目,资金整体回报率超过了10倍。
这个过程当中风险和机遇并存,资本的力量相对不是那么重要,而人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在元禾最成功的项目中,我认为选对了非常合适的CEO,这个CEO是中国人,同时对以色列非常了解,还跟犹太人一起在美国创办了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在“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过程当中,企业家是主导的力量,职业经理人是决定走出去的过程当中,这个企业项目能不能成功最核心的因素。
(张璐 黄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