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春节,拇指消费正在撬动起新的消费热潮。诸多迹象表明,春节市场呈现出“拇指消费”旺盛、精神消费井喷、消费品类偏重大众商品等特点。
大众消费成春节市场“主旋律”
“初四那天,酒杯竟然都不够用了,没想到过年生意这么好。”河南省一家中档火锅饭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过,今年春节客人自带酒水的比较多,铺张浪费不多见,高档食材和高档酒水的销售明显下降。
来自中国烹饪协会的报告显示,春节黄金周期间,大众化餐饮人均消费仍保持在100元—150元,基本上与马年持平;高端餐饮则坚持走“亲民路线”,推出了不同价位的促销套餐,如广州酒家与往年一样推出1000元—4000元不等的多种套餐,其中大众亲民的2000多元套餐是消费主流。
礼品市场也是“家常味”十足。记者近日走访河南几家大型超市看到,价格实惠、包装简单的年货商品明显旺销,超市显眼的位置也多摆放着糖果礼盒、食用油等促销的大众商品,突出宣传的酒类礼盒也多在300元以下价位。
高端商品市场偏冷,价格也随之下调。“飞天茅台价格降了近一半,去年一瓶还是2000多元,今年1000元左右就能买到了。”刚刚从实体店面买来2箱飞天茅台的郑州市民刘先生说。
市场观察人士表示,随着国家反腐力度加大以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大众消费增长正在加速回归常态化。
文化休闲市场迎来“开门红”
除了美酒佳肴等传统物质消费,羊年春节的“精神消费”同样走俏。伴随各类文化休闲场所与设施的普及与完善,旅游过年、看电影等文化休闲活动,正在成为春节消费的主要方式。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就市民春节黄金周期间出游意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2015年春节黄金周期间,60.8%的市民有出游意向。
国家旅游局官网信息也显示,从历年春节来看,春节假日出境旅游人数是全年最多的一周,比往常至少增长80%以上。今年春季假期,受人民币汇率上升、签证便利等有利因素影响,出境游人数继续增长达到519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0%;其中大年初二中国出境游客数量达到峰值。
电影市场同样火爆,认证为第三方票房统计机构的“电影票房”微博称,大年初一,中国内地共放映电影14.5万场,观影906万人次,票房累计达3.56亿元人民币,超2014年6月28日的2.78亿元,创内地单日票房新高。
老家位于中部某三线城市的上海交大学生谢尚玉说:“回老家后,总想趁着春节假期多看几场电影,但每回赶过去,购票窗口几乎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尤其是那些热门场次,好几次都被告知票已经卖完了。”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邓于君认为,根据恩格尔定律,消费水平越高,人们的精神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越高,目前中国的消费结构正在从生存型消费逐步转向为改善型消费,而羊年春节期间文化休闲消费的井喷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